被这个时代绑架的我们

”2年前再厦门认识的驴友,现在孩子已经2岁了。


有时候我很好奇,为什么人会突然再某些时刻就决定结婚、生孩子。是觉得是时候了,还是认为这些事是安排再人生必做清单里的?”

1a0713d8ec134f42b1e968d380f1916c.jpeg

结婚、生子,社会公认的人生大事,好像不经历这些,你就是不是正常人。可是放在动物身上,求偶、繁殖,却又是一件很顺其自然的事情。没有人会认为一头大象到了该繁衍的年纪还为繁衍,就把它判定为异类。


名校毕业生的薪水就一定要高于普通双非的同龄人,否则你就是浪费自己名校的文凭,给母校蒙羞。


大学志愿一定要填报经济、金融、法学类的热门专业,选择汉语言、哲学、历史等“冷门专业”就是傻子、天真。


进军娱乐圈,成为网红,比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更“成功”。朝九晚五的白领比零售实体店店员更加高人一等、有优越感。


花时间和人深度对谈,不如刷某音短视频来得有意义。


脚踩阿迪耐克就自然身份尊贵、有底气昂头挺胸。


不用某为,就不爱国。


......


我们,就这样被这个时代绑架着。可怕和可悲的是,我们也从不反抗的顺从着。


人都患有偏离恐惧,当自己在人群中表现得不同于大多数人时,就会由于恐惧而自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成为大多数人中一份子。


以价码定义”成功“,从头到脚,初识一个人就是通过对方身上行走的j价码来定义的。如果对方全身都是名牌,那么对对方的态度就会不自觉的友好一些。如果对方朴素又稍显拘谨,则会将他归入”寒酸“类人群中。


大多数时候,我们着眼追求的,和讨论的,都是什么值得去做,而判定值与不值的j标准,则是,完成这件事本身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可量化的收益。而鲜少问自己,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结交什么样的人,自己会是快乐的。


已经是成年人了,好像”快乐“这个词,就没有资格再提及。因为分分钟就会有人指着你的鼻头数落你,你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担,你没车没房薪资还不高。所以,你得像一个苦行僧一样,快乐是你不能拥有的。而你一旦提及这个词,对方要么会认为你过于自私,只追求个人享乐、缺乏担当;要么,会认为你像个傻子一样,过于不切实际。


我们鼓励人生道路千万条,看似给予了很大的选择权利,但是当有一个人跳脱了社会潜在设定的边界之后,我们便勃然大怒,怒斥这个人离经叛道。


没有拿到满分就是不听话的,不参加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没有考上名牌大学的人生是失败的,没有从事月薪过万的工作是低人一等的,我们,都是这样被这个时代的潜在观念绑架着长大的。


那些都是由外在规范塑造起来的我们,看起来好像是我们自己,但又好像不是我们。因为TA没有包含着属于自己的思考,没有自我构建的成分。一直以来,都是按照这个社会所希望的去塑造自己的行为。


这个社会看起来好像平安喜乐,所有人的行为都符合规范,都聚集在人为划定的圈子里。大家都在这个不知是谁划定的圈子里有条不紊地无意识的一呼一吸着。像是排起长队低头前往羊圈里的羊群一样,没有驱赶的鞭子,但都唯唯诺诺地前行着。


偶尔有人表现得不一样,键盘侠们便开始自以为是地担负起所谓的使命感,从人的本性、良知数至社会规范,层层绑架,逼你就范,继续乖乖回到这条队伍当中。


“当你身边的人并不在乎出卖自己的灵魂时,你却要去关注并滋养自己的灵魂,这几乎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


“他们的内心和自我价值观并没有得到发展,而是需要依赖于外界权威给他们一些象征性的认可,才能构建出自己的存在价值。”


“生命就是不断地积累证书,就是不断竞争。” 证书越多,就越证明自己价值非凡,越是觉得自己价值非凡,就越是更加想要去迎合这个时代对自己这类人的期望。只有在外界的期望得到满足之后,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才不算是白费。


商家也大肆利用了社会期许这一点来进行绑架,“如果不......,就不......",这样的绑架往往多半屡试不爽。利用大众的偏离恐惧来进行绑架,迫使他们在某一事物上得到别人的认可。一方面鼓吹与众不同,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让你因为不同而产生恐惧,所以又认为地给你制造出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一阵线的盟友。本质上,不过是把你从一个大的羊圈里圈到了一个稍微小一点儿的羊圈里。


商家也大肆利用了社会期许这一点来进行绑架,“如果不......,就不......",这样的绑架往往多半屡试不爽。利用大众的偏离恐惧来进行绑架,迫使他们在某一事物上得到别人的认可。一方面鼓吹与众不同,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让你因为不同而产生恐惧,所以又认为地给你制造出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一阵线的盟友。本质上,不过是把你从一个大的羊圈里圈到了一个稍微小一点儿的羊圈里。


明明一件你觉得很丑的衣服,可却因为这是被鼓吹的所谓的时尚款、流行色,而不得不说服自己将它穿在身上。


“爱她就带她去吃哈根达斯”, “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DR的“一生只爱一个人” ,"不转不是中国人”,“一生中必读的书单”、“比你XXX的人还在XXXX”......都在利用人们的期许来进行绑架。


这个时代,纷繁嘈杂,每个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发声,媒体忙着制造话题、断章取义来博取网民的眼球,二级传播者忙着蹭热点来打开宣传自己价值观的开端。而唯有聆听和旁观者,被动接受着这些信息。很多时候,凭借以往对“权威"的认知,而不假思索地、未加审视地就被一个观点所说服,并将之当成真理一般地的信服着。


在大多数的认知里,比起孩子,成年人会更加懂得思考和分辨,但是事实是,”十万个为什么“是孩子们提出来的,不是吗?


忙于生计也好,追求功名也罢,如果丢失掉自己的思考,那就一直会被这个时代裹挟着,成为无意识行动、无思考的温顺“绵羊”。


标签:

随便看看